發布時間:2015-09-28 所屬分類:新聞資訊 閱讀次數:2567

2015年9月19日,中國地質科學院組織專家對我院西藏革吉縣尕爾窮地區4幅1:5萬地質礦產調查項目進行了野外驗收,最終評定兩幅圖優秀、兩幅圖良好。

該項目隸屬于中國地質科學院資源研究所實施的班公湖-怒江成礦帶銅多金屬礦資源基地調查項目,工作年限為2013年—2015年,調查區位于西藏阿里地區革吉縣。地理環境為西藏西北部、阿里地區東部、藏北高原腹地南羌塘高原湖盆區,植被稀疏、高寒缺氧,海拔高4400-6050m,相對高差達1600m。項目組全體工作人員經過三年的艱辛付出取得了優異的成果。完成1:5萬地質填圖2408km2,1: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840 km2;建立了調查區地層格架,共劃分14個組級和段級填圖單位及若干個非正式填圖單位,把獅泉河蛇綠混雜巖帶解體為基質和構造塊體,對侵入巖進行解體并厘定其侵入時代,在拖稱組火山巖中推測出一個古火山機構,在獅泉河結合帶南緣斷裂中發現韌性剪切帶等;新發現4 處銅礦化點、3處磁鐵礦礦化點、1處鉛鋅礦化點,通過與已知尕爾窮、嘎拉勒礦床的對比和工作認識研究總結了所有礦點的成礦類型,為后續找礦工作指明了方向。(王天賜 文/圖)